WANGH,GUOJ,WANGS,etal.InstrumentationFailureAfterPosteriorVertebralColumnResectioninAdultSpinalDeformity[J].Spine,,42(7):–.
VCR(vertebralcolumnresection)截骨是脊柱矫形最有效的手术技术,最早于年由MacLennan提出用于治疗严重脊柱侧凸。年,Bradford通过前后路联合的入路开展VCR截骨手术。为减少前后路VCR截骨术的并发症,年Suk等提出单纯后路VCR截骨术治疗严重脊柱畸形。VCR截骨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因而一般仅用于严重脊柱畸形的矫正。内固定失败是VCR截骨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医院的邱贵兴、仉建国教授团队通过回顾性研究,统计了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其研究结果发表于年4月份《spine》杂志上。
该研究回顾了从年5月至年12医院骨科行后路VCR截骨的35例连续病历,患者均为严重的成人脊柱畸形(adultspinaldeformity),其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7.8±12.8岁,平均随访期45.5±27.3月。共计切除椎体70个,平均每人固定10.3个节段,畸形矫正率约为68%。5人发生内固定棒断裂(14.3%),断棒发生时间平均为术后6.8月。通过统计学检验,作者发现BMI27(p=0.)、骨质不佳(如软骨发育不良,p=0.)、前柱缺损(anteriorcolumndefect,ACD20mm,p=0.)是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另外,在应用了钛网重建前柱的患者中,钛网沉降5mm也是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通过翻修手术治疗经验,作者提出,对于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制定手术方案时应尽量减小ACD长度、应力集中区域可加用横联及卫星棒加强内固定强度、考虑自体骨移植替代钛网。
图1.前柱缺损(ACD)的定义
病例1.女性,52岁,诊断为Pott病(脊柱结核导致畸形),症状为严重的背痛,神经查体未见明确异常体征。术前局部后凸Cobb角为°,T7-T11后路VCR截骨,融合T3-L3节段,术后局部后凸Cobb角为60°,背痛明显缓解,随访5年无内固定失败。
图2.病例1术前A-E;术后F-J。
病例2.43岁女性,诊断为先天性侧后凸(T2半椎体,T12-L1骨桥)。患者主弯位于胸腰段,冠状面Cobb角86°,后凸Cobb角°,症状主要为腰痛。手术性后路VCR切除T12/L1椎体,术后Cobb角分别矫正至27°、19°。6个月后,患者右侧断棒,翻修手术为换棒、加横联。2年后患者再次发生右侧断棒,因为CT重建示钛网内植骨未融合,故再次翻修时行前后路联合钛网移除、自体肋骨植骨、换棒、加卫星棒。
图3.病例2.术前A-C,术后D-E;第一次断棒F-H,第一次翻修术后I-J;第二次断棒K-L;钛网内植骨未愈合M-N;第二次翻修术后O-P。
-------------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