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正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凹侧力量不足是主要矛盾,应该锻炼凹侧的肌肉力量,孟祥亮脊柱侧弯研究团队认为,凸侧肋骨筋膜粘连,凸侧力量大,是主要矛盾,应该松解凸侧的肋骨粘连,具体从以下几点论述:
1.凸侧肌肉厚,力量很大,能找到很多的劳损点,这些点拉力非常大,是同一平面凹侧肌肉力量的很多倍。凹侧肌肉薄,拉力不足,是否由先天因素所致,还是缺乏锻炼所致有待论证。可以肯定即使凹侧经过大量有效的锻炼,力量增长一到两倍,还是拉不过凸侧劳损点的拉力。相反,松解凸侧的肋骨筋膜粘连,能迅速降低凸侧牵拉力,患者牵拉感明显好转。
2.从支具作用来看,表面是支具支撑了凹侧,实际上所有的加压点都是凸侧,作用就在于防止凸侧进一步倾斜,在有限的活动空间内松弛凸侧的肋骨间筋膜粘连。能说用支具支撑凹侧,使凹侧肌肉得到有效的锻炼吗?
3.从后路矫正手术来看,一般在凹侧各胸椎椎弓根打钉,表面看是靠矫正杠支撑凹侧,实际上不正是用矫形杠把凸侧拉回到中心线上吗?而且手术时一定能感觉到凸侧强大的牵拉力,因为凸侧肋骨间粘连力量很大很大。如果单单是凹侧力量不足,那支撑起来应该很容易呀,更不可能断棒呀,断棒的原因,以胸椎主弯的大S为例,正是因为胸椎凸向右侧的肋骨粘连,腰椎凸向左侧的左腹部肋弓处肋骨粘连,形成了拧毛巾一样的旋转力,才可能断棒的。
4.从基因角度假设,如果说是基因因素造成的S形侧弯,如果是肌肉发育不良,那么怎么就能有选择的胸椎这个节段肌肉发育不良,而腰椎又会另一侧发育不良呢。目前脊柱侧弯呈现井喷式快速增加,能说是全民基因突变吗?更多的应该从软床、沙发等不良生活方式找原因。
5.试问一下手术大夫手底下的感觉,一个孩子凸侧的拉力应该远远大于一个正常成人的拉力,让一个孩子不停的锻炼,是否能达到一个成人的肌肉力量呢,这样侧弯通过锻炼何时才能纠正呢?
6.从微观来看,“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肌梭囊壁增厚,肌梭内有结缔组织浸润”“脊柱侧弯患者存在凸侧椎旁肌Ⅰ型肌纤维群化现象”(下附原文)这些变化应该主要出现在凸侧,微观的纤维化变化正好是凸侧拉力增大的原因,怎样证明凹侧肌肉发育不良呢?
7.实践证明,本人坚持拉单杠三年余,脊柱的紧张度一直没有降下来,自我按摩松解不到一年,整个脊柱已经很轻松了。大量的病例显示,慢跑产生的震荡力能够松弛各大关节,比拉单杠锻炼肌肉的效果好很多。
综上所述,孟祥亮脊柱侧弯研究团队认为,松解凸侧的肋骨间筋膜粘连是治疗脊柱侧弯的根本。
附论文如下:
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病理
吴士文;马维娅;李端明;匡正达;张新宇;庞晓东;叶启彬
医院神经内科;医院脊柱外科
(来源)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