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脊柱侧弯是由椎体的发育异常导致,近年来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医学知识的普及,大多数脊柱侧弯在婴幼儿甚至胎儿期就可以得到诊断。这类患儿如早期就行大手术治疗(半椎体或骨桥切除+脊柱内固定),可能会面临出血多、椎弓根器械切割、脊柱生长受限、多次手术等情况,手术风险较大、并发症较多,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安全。
那么,有没有一种创伤小而又能达到一定矫形效果的手术方式呢?答案是肯定的,我院刘福云院长带领小儿骨科团队自年开始采用经后路单纯半椎体切除不使用内固定器械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减轻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其技术填补了我省小儿骨科在该方面的空白。
目前在我院采用该技术治疗的患儿,最小3月,最大2岁半。术前脊柱侧弯角度最小20°,最大56°,平均38.2°,术中将患儿半椎体切除后均未使用内固定器械。手术时间平均2个半小时,手术出血平均92ml。术后脊柱侧弯矫正率平均35.3%(最大可达70%),效果满意。
先天性脊柱侧弯是小儿骨科常见疾病,随着检测手段的提高和医学知识的普及,该病在婴幼儿期就可以发现和诊断。但早期能否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不仅是广大患儿家属关心的问题也是小儿骨科医生的挑战。0-3岁和青春期是脊柱生长较快的两个时期,脊柱侧弯多在此时进展迅速,并可能出现脊髓压迫、神经受损,进而可导致脊柱结构性弯曲,出现心肺功能障碍、骨盆倾斜等情况。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3岁前手术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其目的是早期手术矫正、阻止畸形进展,避免发生脊柱结构性代偿弯,为后续治疗创造更好的条件。
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治疗多采用前后路或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的方案。但由于婴幼儿骨质特点及病变部位椎体及椎弓根骨质发育异常,可出现内固定植入不当导致椎弓根爆裂、骨折及突破内壁等情况,严重者可能造成神经损伤。除此之外,部分患儿在应用内固定后还可能出现感染、造成内固定的失败。再者,婴幼儿应用内固定后随生长发育面临再次手术矫形或手术取出内固定的风险。国外学者对先天性脊柱侧弯术中使用和不使用内固定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后发现,两组只在术后短期矫正率上有差别,但在长期随访后两组在功能、疼痛、自我感觉、心理健康及满意度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对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需要早期手术的婴幼儿来讲,同时行半椎体切除而不用脊柱固定可减少创伤,降低手术风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可以有效阻止或减缓脊柱侧弯的加重,是获得早期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小儿骨科夏冰)
郑大三附院(省妇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