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脖子”在医学上又称小儿斜颈,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属先天性的原因有肌性斜颈和脊椎发育畸形。后天性的原因有冷风侵袭、感染和创伤导致的急性斜颈,由于眼睛斜视导致的眼性斜颈,还有一种痉挛性斜颈。最常见的是先天性肌性斜颈。该病在早期进行正确有效推拿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完全得以治愈.
小儿肌性斜颈如果发现的早,就可以及时的按摩纠正,不需要手术的。如果一直没注意,孩子越来越大,骨性已经长好,治疗起来就比较麻烦而且会给您的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
出生后,即可在一侧颈部发现有棱形肿物,其方向与胸锁乳突肌一致,多局限于中下段。以后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因肌肉挛缩牵拉发生斜颈畸形。
2.斜颈特有的姿势,头向患侧倾斜、前倾,面旋向健侧,患侧耳朵向下接近胸锁关节。畸形如不及时矫正,患侧面部相对萎缩,颜面明显小于健侧,个别患者颈椎甚至是上胸椎可见固定性脊柱侧弯。
3.颈部活动受限,尤其以向患侧旋转和向健侧侧屈更明显。
4.患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段可触及硬质条索状肿块物。
小儿斜颈的诊断颈部歪斜,头喜偏向患侧,晚期有头面部畸形,有胎位不正或臀位产史。颈部B超:患侧胸锁乳头肌可见包块。X线表现:颈椎未见骨骼改变。
小儿肌性斜颈的中医治疗1、患儿取仰卧位,用拇指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施以推擦法,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为防止擦破皮肤,可先涂润滑剂(滑石粉,爽身粉均可)。
2、用拇指按揉患侧以放松局部再用中指、食指在患处自上而下地左右揉动,以舒筋活血、缓解痉挛。
3、用拇指、食指于患处两侧进行左右捏拿、弹拨,以消散结块、增加血液循环。
4、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部倾斜,逐渐拉长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切忌用暴力),使之舒通气血,分离黏连。
5、右手托扶患儿前下颌处,另一手抱住头枕部,把头略往上牵拉,然后向左右方向旋转,在旋转法施行完毕后,将头部做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摆动。用力不宜过猛,操作要柔和,速度不宜太快。
6、如果出现高低肩、脊柱侧弯、长短腿等情况,要配合脊柱软组织调整手法.
注意事项(1)本病当与骨性斜颈、姿势性斜颈、眼源性等斜颈相鉴别。
(2)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一般在出生3个月以内开始治疗更好。当肿块消失后,应继续推拿,直至颈部活动正常为止。
(3)亲人或者保姆要根据不同的病变位置,选择自己在喂奶和睡觉时的位置关系。比如说孩子是右侧斜颈,就要在喂奶和睡觉时把孩子放于您的左侧,反之亦然。
(4)斜颈患儿,还应注意检查是否伴有其他先天畸形特别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医院拍双侧髋关节X线加以确诊)。
(5)小儿不宜过早直抱,防止发生姿势性斜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