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三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ON「周许辉
一个脊柱畸形外科医生的
职人情怀
」人物介绍
周许辉,第二医院脊柱四科(脊柱畸形与伤病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畸形学组秘书、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肢残委员会脊柱学组常委,中华慈善总会脊柱侧弯治疗工程特邀专家。
长期从事脊柱外科尤其是脊柱侧弯方面的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对脊柱侧弯、颈椎病、腰椎病、脊柱创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展了重度脊柱侧弯截骨矫形术,严重颈椎畸形矫正术,颈椎病的前、后路手术治疗,上颈椎手术,胸腰椎前路手术,微创腰椎后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脊柱结核的综合治疗等工作。
采访笔记查资料的时候,我发现了网上一段文字,“术前胸椎侧弯90度,腰椎68度,颈椎下部30度,属于三段侧弯,一共用了22颗钉子,手术后脊柱基本是直了,吼吼,好开心,他说以后就是大美女啦。”聊天的时候,我从他的手机里见到了这个女孩,术前背部骇人的一大段山丘,连着一张惊弓之鸟的绝望面庞,“做完手术,就是一次重生,不做将会导致胸廓等发育受限,心、肺功能异常甚至衰竭,她没有未来。而现在,她将会做新娘,会有老公疼。”
上海医院脊柱四科(脊柱畸形与伤病外科)主任,周许辉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畸形学组秘书、委员,中华慈善总会脊柱侧弯治疗工程特邀专家。
每年主刀脊柱侧弯手术余台,是目前国内每年主刀该类手术最多的医生之一。脊柱侧弯手术,没有四五个小时下不来,七八个小时家常便饭,“从下午四点做到第二天凌晨两点,这个时候,医生还不能走,两个小时后看到病人麻醉醒来手脚活动好,心花怒放,清晨四点,医院大门,门口已经摆开豆浆油条烧饼摊了,喝一口热的,毛孔里都透着快乐。”
他说,手术医生是留恋手术台的,“我在做最适合我的工作。”我说,你是个职人。在匠人精神成为一种时髦说辞时,我更愿意用职人这个名词描摹他,职人一词发源日本,“职人唯一的追求,是让自己技术更娴熟,同时他们对自己的技术充满自信,抗拒一切以赚钱和高效为目的的工作,抗拒违背自己意志和妥协求全的工作,原则上只接受自己认可的工作。一旦接受了工作,便下定决心无视利益,穷尽自己的技术精髓将其完成。”
他听了,点头说,“我少年时期生活在乡下,学过木匠,打过家具,从小能体会刀下的寸心不乱。”而他现在,正不遗余力地传授他的刀法和职人情怀,他医院的主任,“病人不用辗转万里到上海找我了,在自家省城就可以做这个手术。”
对他的认识,是从美丽的护士长阿秋开始的,我很少见到如此强烈幸福感的护士长,我一直在想,他是个怎样的人,能让与他共事的同仁甘之如饴。
“非常满足了,感恩上苍,如果没有穿上这身军装,没有这袭白大褂,我依然在乡下种地,和我父老乡亲一样,在田间村头度过此生。”
再贴一段同样来自网上病友的文字,“我现在学习成绩一直能保持年级前十,不知道以后能不能考上第二军医大学,如果可以,我一定会选择以后做一名脊柱侧弯的医生,如果能成为周许辉教授的助手就更好了,哈哈,我希望能为更多患者换来春天。就像他一样。”读完这段文字,我难以自抑。
1突破禁区“脊柱外科,被公认为骨科最具风险、最具难度的领域……而脊柱外科治疗最难的,则非脊柱畸形矫治莫属……”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贵兴
“小周啊,你才30多岁,发展的空间很大,医院里的骨科这一强势专业,还有薄弱环节可以突破。”那是年,导师贾连顺教授及骨科主任袁文教授同周许辉谈专业发展方向。当时的青春抱负,热血沸腾,全都历历在目。恍然间,做脊柱畸形已有12个年头,他宛如在幽暗中探路的旅行者,步履蹒跚却坚定,历经过最深沉的迷茫,终得见旭日撕开天幕。
脊柱,人体的支柱,脊柱外科手术的难度可想而知,医院特色的重度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更是难度大、风险高:截骨手术时围绕脊髓操作,极易损伤中枢神经;并且矫形过程中伴有脊髓较大移位,导致脊髓损伤;据年北美学者统计报道的手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弯病人随访结果,永久瘫痪率达2.3%。
这样精细的手术,刚开始做时也是压力极大,但总有人要挑战“禁区”,总有人要开拓新路,周许辉愿做一块铺路石,为后人的进步铺平坦途。
他还记得早期的一台手术,小女孩当时才11岁,患有度的重度脊柱侧弯合并呼吸功能不全,孩子来的时候仅有20公斤,肺功能只有正常人的28%,单单坐着都喘不上气,更别说上学了。治疗难,医院开过六七次刀,效果都不理想;但如果不治疗,孩子的身体每况愈下。那时周许辉刚从美国学习归来,看着女孩苦不堪言的模样和家属恍如抓住救命稻草的眼神,他决心用在美国学习的先进理念、技术尝试救救孩子。医院麻醉科、呼吸科、心内科、营养科等多科室的综合治疗,在骨科主任袁文教授的鼓励和支持下顺利完成全脊椎切除治疗重度脊柱侧弯手术,小女孩的治疗效果很好。这一重度脊柱侧弯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患者手术治疗工作的开展,医院在国内脊柱畸形矫治领域中的地位。如今,这个孩子好好地上着中学,再多的感谢,也比不上一个年轻生命重新绽放光彩来得快乐。
成功了一例,大家鼓足干劲,接着又有第二例、第三例——这样的硕果让团队的信心大增,证明周许辉带领下的团队确实有足够的技术和实力承担这类手术,如今,这样的病人长征每年要做40余例。
更值得称道的是,周许辉还和团队在国内率先挑战被称为“禁区手术”的颈椎截骨矫形手术,目前共完成了17例该类手术,无1例发生脊髓损伤而瘫痪,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周许辉说,他最高兴的时刻就是患者带着孩子、老公,或者拿着录取通知书来看他,这让他看到了医生最大的价值,所有手术台外,由星辉变为拂晓的日夜都更加值得。
2“病患就是我的亲人”周许辉说,在美国学习期间,这样的场景总让他记忆犹新:不论什么样的病例,开会讨论到最后都会问一句:如果病人是你的孩子,你会怎么做选择?
医学不似修车,修不好就把部件换掉,也能达到完美;亦不似算式,总能找到最优解。治疗方案的选择是多样化的,没有唯一。同样的脊柱侧弯,可以微创、开放式,开放时又有大切口和小切口,各有利弊,没有哪一项永远最好。“如果最优解真的存在,会诊时的争论也不复存在了。”况且,每个医生的擅长领域、思考角度也不同,都会干扰对方案的考量。此时,对病人最负责的态度就是要排除其他因素,在医学情况对等的情况下,从最纯粹的角度叩问:如果这是你的亲人,你会如何选择?
“不论病人情况如何,这是医生最基本的态度、最能直击灵魂的关怀。”
周许辉的学生们同样也秉承了这样的态度,总是站在病患的角度上切身思考,也因此,他带领的脊柱畸形团队总能赢得患者的信任。科室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诊治的范围从牙牙学语的孩子到耄耋之年的老人,他医院、近乎走投无路,有些经口口相传,第一个赶往长征。而所有的患者几乎都会问:医生,您觉得该怎么做?
对医生的考验就此开始。
3不在病人的痛苦上开花有人说,外科手术医生的成长,是由病人“喂”出来的。
听了此话,周许辉板起面孔,连连摇头。他们可是在人体重中之重的脊柱上动刀,绝不会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
周许辉在美国时,跟随国外医生一同培训:先在尸体上做手术,熟悉工具和操作禁忌;接着申请基金在猪身上做,再跟着老师在病人身上做,最后回到国内开刀。“当时在第一头猪身上做脊柱侧弯截骨矫形手术,开完刀猪瘫痪了,吓得我冷汗直流……这样的不当处理,绝不可以发生在病人身上!”于是他加紧练习,认真分析,直练到做完手术的猪还活蹦乱跳,才能跟着老师上手术台。
“在我医院,医生的成长从来不是拿病人血的教训得出,而是正规培训出来的。”
周许辉也将美国人医疗医院脊柱畸形科。从年1月建科以来,科里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每天早晨7:00-8:00进行业务学习,把下周要做手术的病人从头到尾看一遍,计划做哪些手术,老医生要告诉年轻医生为什么要做这些手术、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他常对年轻医生说,“要把别人血的教训作为自己的经验,不要让自己血的教训成为别人的经验。”医生要做的,就是把并发症降到最少。虽然一些并发症在如今的医疗水平下无法避免;但由人为失误的或者经验不足而导致的并发症,是该杜绝的。医院的三级诊疗制度对病人的治疗尤为重要,任何手术都是教授把关,“放手不放眼”,因此,医院的医疗纠纷和差错也是极少的。
患者的病痛应该被抚慰、被治疗,而不是用以牺牲换取医生成长的开花结果。这是周许辉从医的原则,他坚信,医院规范培训的土壤,才能培育出最好的苗。
4仁心如海周许辉其人,大气而豁达。
他喜欢一切的壮阔,喜欢游泳,最初是为了缓解自己的颈椎病,最后爱上了在波澜中主导沉浮。还喜欢开车,年援疆,租车开在沙漠公路上,成为他那时最大的快乐。大漠孤烟,黄沙翻腾,沙海中小车宛如一叶扁舟,渺小,却不会迷失方向。
他从来没有架子。跟下面的医生都是称兄道弟,见谁都客气。“我现在是科室主任,是教授,但科室不是我的,是社会的。它是一个舞台,只不过我这个年纪该在台上唱戏。舞台是不变的,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所以舞台下面的人,将来也有可能上来、达到你的水平并超越你,现在不在舞台上只是还没到你的年纪。”与莎士比亚那句“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不谋而合。
他向来秉持医者仁心。他认为,医生的核心价值就两样:其一,好好治病,做好医生;其二,好好教育,教好医生。他经常勉励年轻医生,在努力的过程中或许会有痛苦,但不要迷茫,这样会获得了更多——不论是人生价值、社会价值、还是经济价值。医生,不仅要救人,还要传承。
口述实录
唐晔您从医20余年,收获了什么?周许辉这收获太大了。从个人而言,我在上海成家立业,20余年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从临床上来说,我一年在医院做台手术,在外会诊大概多台,解决了最起码98%的病人的痛苦,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唐晔介绍一下科室的脊柱侧弯矫正手术情况吧。周许辉去年上海的整个脊柱侧弯手术量是台,我们开了台。我们能把脊柱侧弯的病人按照跟国际接轨的标准进行规范化治疗。按年龄来分,脊柱侧弯5岁前叫早发型脊柱侧弯,5-10岁的叫幼儿型脊柱侧弯,10岁之后叫青春型脊柱侧弯,成人之后就叫成人型。在国内,能把脊柱侧弯的病人从出生到老年整个人生阶段都涵盖下来的,医院是为数不多的一家。在上海几乎是唯一的。我们的病人既有刚出生的小孩子,也有70、80岁的老人,只要是脊柱侧弯,到医院都可以帮你解决问题。我们不仅有手术治疗,还有很多非手术治疗,比如石膏、支具等。尤其是小孩子在青春发育期之前的轻、中度侧弯,70%的非手术治疗是有效的,这方面我相信我们在国内是前列的。尤其是对早发型脊柱侧弯,也就是5岁之前的小孩子,他们个头小,不能太早开刀,我们先打石膏,再戴支具,支具石膏反复交替,治疗效果在国内是名列前茅的。在国外,脊柱侧弯大部分都是儿童脊柱外科医生在做,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国鲜有专职儿童脊柱外科医生,成人脊柱外科医生对儿童的情况又不太了解,所以当时,医院及科室领导告诉我,应该去美国的儿童脊柱外科中心去学习。虽然我是成人的脊柱外科医生,但是我也学习了儿童脊柱外科的内容。所以,我们脊柱畸形科的特点是,利用医院深厚的成人脊柱外科的功底,有机地与欧美儿童脊柱外科技术结合,对于脊柱侧弯诊治的范围涵盖了整个年龄段。病人来自全国各地,上海本地的占1/3。这个病的发病率虽说不高,医院太少了,所以病人比较集中。唐晔手术治疗的原理是什么呢?周许辉通过手术把弯曲的脊柱矫正有多种方法。但原则是:把畸形区的各脊椎骨重新排列、固定。比如人体脊柱主要由: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及骶、尾椎组成。各节之间像铰链般连接,我们要把弯的每一节都松开,放好之后拿钉子固定。等于一节一节要像搭积木一样拼起来。这种方法家属最担心的问题是:有没有后遗症?我认为,按照正常的医疗常规进行后,后遗症肯定比不开刀小很多。不开刀的后遗症是——胸廓发育的问题、外观的问题,尤其是女孩子,乳房和胸廓发育受限,骨盆发育受限,甚至加重病情。我经常跟病人说,青少年脊柱侧弯,是治疗跟时间赛跑,一定要在青春发育期间把病治好,如果等青春期结束了再去做手术,效果及意义将大打折扣,手术风险也明显增加。但是也不能太早做,手术时机的不当也会影响小孩的生长、发育,所以这是一个掐时间点的问题。如果在成年之前由于各种原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侧弯角度又不是非常大且无有神经症状,则建议患者把人生大事都完成了——读大学、结婚、生小孩都完成了,最好可以拖到40岁之后再做手术。什么度数要做,什么时间要做,怎么做,做的时候会出现什么问题,将来会有哪些后遗症,需要医生充分的评估——有时需要我们反复衡量,是做好,还是不做好?当然,这不是一句话能解释清楚的,这也是非常能体现一个医生的经验和水平。唐晔脊柱侧弯的原因是什么呢?周许辉脊柱侧弯分很多种。其中最多见的就是原因不明,也叫特发性脊柱侧弯,占青少年脊柱侧弯的50%以上。不幸中的万幸是,虽然不知道具体原因,但是最容易治疗、疗效最好。其次是先天性脊柱侧弯,可能跟基因突变有关。第三是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弯,神经源性的比如:脑瘫、小儿麻痹症等,肌肉源性的例如:肌肉萎缩症导致的侧弯。还有一些综合征型的脊柱侧弯。当然也有一些14、15岁就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少年,一个不正确的姿势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容易出现颈椎的后凸畸形。脊柱侧弯各个年龄段手术指征是不一样的,青少年(10-18岁)特发型脊柱侧弯比较多见,这种侧弯25°之内是不用特殊处理,建议适当锻炼,如游泳、拉单杠引体向上等。医院复查一次,进行比较,密切观察侧弯进展情况,“进展”是指侧弯一个月增加1°或者一年增加5°。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坐姿不当会导致脊柱侧弯,但侧弯小孩保持正确的坐姿也是十分必要的。侧弯25°到40°就要戴支具了,40°以上才需要手术。而且开刀还要看年龄,如果女孩子月经来了4年以上,男孩子骨骼发育已经成熟了,侧弯角度小于50度,我们也建议先不手术,再往后拖拖。唐晔从医这么多年,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周许辉开心的事情很多。比如11年前我为一个16岁小女孩做了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刚才她拿着婚纱照,带着老公,抱着1岁的女儿来看我,我就非常开心。十几年前的手术还没有现在这么成熟,但是病人对手术效果非常的满意,这跟医生有关,也跟病人术前的要求有关。它跟肿瘤手术不一样,是改善生活质量的手术,病人觉得生活质量提高了,医生和病人都会很开心。唐晔一个好的手术医生,素养应该是如何的?周许辉首先,在年轻的时候要将技术练到最好;第二,医生不是商人,不能想到我开这个刀,看这个病会赚多少钱。我经常跟科室的医生说,练好技术有两方面,其一理论功底要扎实,这是努力可以达到的;其二是手上的技巧要完美,这与努力及天赋都有关,但勤能补拙。唐晔您的“刀法”有什么特点吗?周许辉一个标准的外科医生要做到,第一,解剖清楚,第二,手术尽可能程序化,术中的应变是必须的,但不能太随机化。我年轻的时候每台手术后都记笔记,及时总结不同患者病情特点及手术的心得体会。如总结:重度脊柱侧弯手术由16大步骤组成,每一步将怎样最优化完成,在这一步操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哪些意外,如果出现这些意外将怎样处理等等。当然每一个大步骤中还有很多细小步骤及技巧。但如果大的步骤与方向走好,一般是不会出现大的意外。唐晔碰到意外时,您会怕、会恐慌吗?周许辉不怕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一个主任,不能将它表现在脸上,遇到意外,第一句话应该是:没事!第二句话是协调各方面处理问题。你一慌、下面的人更慌了,事情就更不好做了。一个有开拓精神的医生必须胆大,因为他必须做一些老师没有教过的手术。心慌是肯定的,但是这时要告诉自己:别慌!拿个椅子坐着休息一下,哪怕十秒钟也行,梳理好思路再组织大家进行有序的抢救,这是必须的。唐晔开完刀,尤其是很难的手术之后,您是什么感觉?周许辉没有什么冲动,十年前还是有,现在没有了。不过,人总是有虚荣心,比如病人医院,都没办法治疗,找到我们做完手术看见病人苏醒后脚能动了,心情非常愉悦。我们手术中都有神经功能监测,如果病人神经功能正常,我们就会尽最大可能矫正畸形。如果神经监测出现报警,说明病人本身神经对进一步的矫正不能耐受了,提示我们适可而止。因为病人能承受的矫正度数是由病人本身情况决定的,而不仅仅取决于我的技术。虽然现在外科技术已发展到可将重度脊柱侧弯矫直,但病人本身神经不能耐受大幅度的矫正手术,外科医生也只能适可而止。唐晔国、内外医生的成长有不同吗?周许辉中国和国外的医生成长体制,从我当年的经历看来,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大学一毕业就分到科里跟老师学习,老师说什么我们学什么,所以有很多开拓式的手术我们没有做。当然,国内近年来也开始实行住院医生规培及专科医生培训制度。我在国外培训是这样的:先在尸体上做手术,后来申请了6万美元买了20头猪,做第一只猪的时候还是瘫了,第二只勉强走了几步,然后我就解剖检查、做CT分析找原因。可想而知如果直接在人身上做,可能有怎样的后果。之后再跟着老师在人身上做。全脊椎切除手术是现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最难的一个手术,我们做脊柱侧弯到了非常高的层次才做这样的手术。我在国内从事脊柱外科前16年也不敢做这个手术,是到美国正规培训之后做的。国内目医院不多。一个高难度的脊柱矫形手术一定要经过尸体—动物—病人三个阶段的正规培训。现在我们医院脊柱畸形科,每年要举办两期免费的尸体操作培训班,十个人一具尸体,一个人做一节脊柱截骨矫形手术,招的都是全国范医院医院副教授及以上级别的医生来学习。先在尸体上操作,然后在猪上做脊柱截骨矫形手术,接着到我们手术室来参观学习,然医院去完成这种高难度的脊柱截骨矫形手术。只有这样,才能不让病人多流血,同时医生的技术也得到提高。中国民间有一句话: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这是不对的,观念要改变。我不怕教会别人,因为中国的病人太多了,你只有教会了别人,才能用你的知识和技术救治更多的患者。一个好的医生,不是只会自己开刀,一定要教会别人如何开刀。采访/唐晔编辑/子明
晔问仁医已入驻今日头条、腾讯媒体开放平台,欢迎前往订阅。
如有相关问题需要提问此医生,
或有感而发,
请在文章最下方评论区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晔问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