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矫形手术,脊柱外科领域的“金字塔尖”。
傍晚时分,刚刚结束下午门诊的段春光医生匆匆赶来。
一位年轻的妈妈医院脊柱骨科的病房里。
在她面前,护士已经整齐摆好一叠文件:
手术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案选择告知书、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腰椎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
“37床患儿家属”,是这位女士此刻的身份。
段医生连晚饭还没来得及吃就赶过来,是要对她进行术前谈话。她3岁的儿子,明天一早就要动手术了。
医生把手术台上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释、说明,谁都没有办法保证“百分之百”。
年轻的妈妈拿着笔,一张张签过去,偶尔发问,但落笔的时候毫不犹豫。
快要结束时,这位始终保持神色平静的女人,却在一瞬间红了眼眶。
此时,暖心的一幕发生了。
怀里的孩子敏感地察觉到了妈妈的情绪变化。
上一秒还在舞动着病号服嬉闹的小小人儿,马上转过身来,用自己的小脸蛋贴着妈妈。
在终于要面对这一切时,成年人未必比一个小男孩更勇敢。
小男孩叫豆豆(化名),来自山西。3年前他呱呱坠地时,健康又活泼,把一家人高兴坏了。
但长着长着,家人却发现了不对劲——孩子的背,好像长歪了。
医院里,年轻的父母第一次听说了这个词:脊柱侧弯。
先天性的。
这意味着孩子稚嫩的身体从一开始就已经“弯着长”,而且很难治愈。
那一天,妈妈抱着他小小的身体哭了很久。
但擦干眼泪之后,她咬咬牙:治!无论花多少钱,也要给孩子看好!
几经曲折之后,他们打听到了国内脊柱外科的名医陶惠人教授。
陶教授做脊柱外科已经有近30年,主刀完成近万台各类脊柱手术,为无数脊柱扭曲成“S”形、“O”形的病人走刀裁骨,帮助他们挺直脊梁。
他是全国治疗脊柱畸形例数最多、效果最好的医生之一。在病友心中,“惠人脊柱”就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在他手下康复的脊柱侧弯病人已经有一千多例,有些还是侧弯超过度的严重脊柱畸形病人。
“孩子是先天性脊柱侧弯,考虑到他的年龄还很小、身体才刚发育等综合情况,我们建议早期先跟踪观察,如果发现躯干弯曲状态后,再尽快考虑手术……”仔细看过豆豆的片子后,陶教授对年轻的父母说。
对于正陷于绝望中的家庭来说,这番话犹如一根救命稻草。
之后的两年里,小豆豆每隔半年都要到陶教授的门诊来做一次评估。
年春天,豆豆的躯干倾斜状态越来越明显,陶教授认为手术干预治疗的时机到了。
在脊柱全长位DR片和CT三维重建的帮助下,那根“摸得着但看不着”的脊柱,清晰直观地呈现在眼前。
这是一张令很多医生看了都忍不住摇头的片子。即便是不懂医学的普通人,也能一眼看出异常。
脊柱是人体上半身的“中轴线”,包括7节颈椎、12节胸椎和5节腰椎,一节连着一节。
正常来说,每一节椎体是左右对称的。
但豆豆的脊柱却有两处“半椎体畸形”,也就是说,有两节椎体只有半边,另一边没长出来。
此外,他的腰椎那一段,还有一处天生少了椎弓根。
从片子可以看出,有几节发育畸形的椎体,像是突兀地横垫进来一块“枕木”,使原本应该规整流畅的“车轨”偏离了直线,拐了个弯。弯曲度数达到40度!
“半椎体畸形导致的脊柱侧弯,属于先天性脊柱侧弯,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正常的脊椎发育。而越早治疗,对孩子将来的影响越小。”医生说。
手术最大的风险在于,脊柱中间就是密密麻麻的人体中枢神经。
医生需要帮这个小男孩切除畸形的半椎体,矫正弯曲。但必须避免神经损伤,同时保护脊柱正常的发育张力,这是整个治疗方案的关键。
医生们有十足的把握吗?
年4月,豆豆刚刚过完3岁生日。老老小小三个身影踏上了千里求医路。
从山西到深圳,多公里。她们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辗医院脊柱骨病科。
医院目前为止年龄最小的脊柱侧弯病人,均码的儿童病号服穿在他的身上还很宽松,贴心的奶奶向护士借来针线,给豆豆改好了尺寸。
有了妈妈和奶奶的陪伴,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没有令豆豆感到不安,他很快被新鲜的一切吸引了。
站在病房的窗前看出去,远处就是一大片绿油油的高尔夫草坪。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这家刚开业还不医院刚好和一个高尔夫球场相邻,周围都是绿水青山,环境绝对是数一数二。很多病友都开玩笑说,来看病没想到住上了“山景房”。
每天,豆豆妈都要站在窗前,跟远在山西老家的爸爸和豆豆哥哥视频通话。每次挂断前,爷仨都会隔着屏幕,相互喊着:
“我们等你回来!”
“你们等我回去!”
临近手术日,这个全院年龄最小的脊柱侧弯病人牵动了所有人的心。
麻醉科的赵聚钊叔叔专门赶来时,小豆豆正在呼呼午睡。赵医生再次对豆豆进行全面评估,特别叮嘱豆豆妈妈,第二天早晨6点前,可以给孩子喝点温糖水或轻饮料。脊柱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再次“接头”,过一次麻醉计划。
早上7:30,小豆豆被接进了手术室。
有小乌龟玩具陪着我,我不怕!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硬仗”,骨科医生、麻醉科医生、输血科医生、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神经监测医生……大家各就各位,全力“护航”!
脊柱外科医生常常被形容为“行走在刀尖上的医者”,手术要在密布交错的脊髓神经组织之间穿梭游走,失之毫厘,都将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堪称脊柱外科领域的“金字塔尖”。
顺利切除畸形的半椎体后,医生接着要植入金属棒,打上椎弓根螺钉,把脊柱固定好,让它顺着金属杆直线生长。
医生们将依次植入10个钉子、4根杆,而整台手术最难的点,就在植入钉子的分寸之间。
“最下面骶1的钉子很难,需要钉子尖对准骶骨岬,而且足够的外倾,才能有足够的把持力,达到固定效果。”
“打这个钉子,只有一次机会,如果失败了,就得一路‘将错就错’向下打到髂骨上,将来很可能影响孩子的弯腰、转身等动作。”
对于骨科医生来说,既要漂亮地完成手术,达到矫形效果,更要充分考虑小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情况。每一步都不能有偏差。
每一台脊柱手术都像是在走钢绳,除了一站几个小时的劳累,手术风险和挑战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也是常人无法想像的。
而这次的患儿只有3岁,这么小的孩子做脊柱侧弯矫治手术,更加少见,难度更高,风险更大,简直是手术台上的“极限挑战”。
幸运的是,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团队终于确定了那一毫米的安全距离!下方的骨钉顺利植入!
我能做到,是对“技”的自信;
我能做好,是对“艺”精益求精的追求,和一个良医的“德”与“仁”。
——陶惠人教授
宝贝,别怕,我们都在你身边
终于!在奋战了近八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了!
早已守候在手术室门口的家人迎了上来,妈妈轻声哄着豆豆,亲吻着自己的宝贝。
“好了,好了,别怕,妈妈在这。”
术后第3天,小豆豆收到了一份特殊定制的礼物——用于稳定脊柱的护具,这是他的专属“勇士铠甲”!
穿上这身“铠甲”后,豆豆说自己“很酷!”,奶奶给他贴了蝴蝶贴纸,他说,“我还要在上面贴奥特曼,贴满!”
术后一周,开始下地锻炼行走。
术后第12天,登高爬低,重新开启调皮模式。
4月的深圳正值雨季,持续几天的阴雨过后,难得万里排空,清爽无云,经得医生允许后,妈妈和奶奶特意借出了轮椅,医院,去深圳湾看了大海。那一天,豆豆还吃到了一直心心念的草莓蛋糕。
脊柱手术费用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往往令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望而却步。智善公益基金会在了解了豆豆一家的困难后,主动伸出援手,资助他们一部分费用。
终于要出院回家了,在医院走廊里,豆豆一家人弯弯的眉眼定格在一瞬间。
????????
亲爱的孩子
这些身穿白袍的叔叔阿姨们
曾为你奋力拼过
希望你自信地抬起头,挺直腰
拥抱自己最灿烂的未来
往后余生
愿你健康活泼,振翅展怀
今年最热门,最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