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雷医生
患者:程某
性别:男
年龄:26岁
主诉:右侧腰部疼痛伴晨僵3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胸腰结合段疼痛,医院诊断为:腰肌劳损,行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推拿治疗有所缓解。2年前腰部疼痛加重,并伴有晨僵,活动后晨僵缓解,就诊于郑州大学一附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现长期以服用免疫抑制剂、止痛类药物为主。疼痛、晨僵症状有所减轻。经别人介绍,就诊于我处。
既往史:家族无该病遗传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手术及输血史,无麻药(利多卡因)过敏史。
查体:
站立位:体型强壮,营养尚可,轻微驼背,无明显高低肩,无脊柱侧弯,颈椎活动度正常,头稍右偏,腰部屈曲稍受限,弯腰过程中,右侧腰部疼痛加重。
俯卧位:平胸平腰,臀部稍翘,无明显长短腿,双脚内勾明显。
触诊:上背部竖脊肌,胸腰结合段肌筋膜高张力,压痛明显,右侧背阔肌,腰骶部,髂外三肌多处弥散性压痛。
影像:X线片示:颈胸腰椎无骨桥形成,颈椎曲度变直,胸椎曲度稍变大,腰椎曲度稍变直,骶髂关节轻微絮状钙化模糊影。
实验室检查:HLA-B27呈阳性。
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按照高雨针刀理论三原则:先整体后局部,先病理重后病理轻,先原发后继发的原则。
针刀处理按部就班从上背部竖脊肌开始,依次做到腰骶部,5次处理后,患者自觉挺腰轻松,弯腰、平卧均轻松,免疫抑制剂停药,止痛片从每日4片减为每日1片;第5、6、7、8、次分别处理了双侧腰方肌和髂外三肌,腰部疼痛明显减轻,晨僵消失,嘱其停服止痛片,第9、10、11、12次分别处理了双侧背阔肌,腰部疼痛没有再发作。现在正按部就班处理颈椎,从后枕部开始,依次调理颈部力线的失衡,疗效正在观察中,由于病人离家较远,一周行一次针刀治疗,战线拉的有点长。
体会:
1强制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脊柱肌群损伤的长期牵拉,会加重骶髂关节缺血缺氧,形成钙化,临床以脊柱肌群损伤,尤以竖脊肌损伤最为常见。药物治疗以抑制病情恶化,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但患者出现的活动功能受限非药物所长,药物治疗从另一种角度上说也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2针刀对改善患者功能活动度,以早、中期为主,效果明显,甚至痊愈,但患者经治疗后,即使各类症状消失,也要嘱咐病人定期复诊复查,注意保暖,适当锻炼,加强体质。
3针刀选点宜密,选择粗针刀为主,该病多会出现肌筋膜营养障碍,松解力度大(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疗效明显。
4骶髂关节处韧带的针刀松解不容忽视,是由该病特殊性病理特征决定的,与其它软伤类疾病不同,即使在处理肌腹病变,解除肌腹对韧带的牵拉后,韧带也很难自行修复。
医生简介张焕雷,河南省开封市人,中医主治医师,毕业于山西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十余年,年2月拜高雨老师为师,学习高雨针刀理论及临床操作,擅长运用针灸、针刀结合中药治疗颈肩腰腿痛和慢性内科疾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