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所说的抗药性实际上分为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可否伤害到自己,不能伤害到自己的突现为抗药性,有渐变的降低免疫的表现为耐药性。
抗药性,指在生物体在体内产生对某种物质的免疫能力,使其不能伤害到自己。抗药性的产生是病原体长期接触低剂量药物后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病原体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的通透性而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都是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耐药性,一般是指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该病原体的疗效降低或无效。微生物、寄生虫及癌细胞都可以产生抗药性。
加量、减药、换药,并未解决实际问题事实上,让多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深有体会的是,即便是加量或者减药、换药,针对病情发展到中晚期出现的疼痛反复、关节活动受限、驼背等也难起作用,这不得不引起业内专家的一致思考:阻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效果的究竟是药物本身还是另有其他?
业界认可:药物及营养进不去,是治疗难点在年1月31日举办的《国医大师学术讲座》全国强直诊疗新进展学术会议上,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国医大师唐祖宣教授指出,药物及营养成分进不去,代谢产物出不来,是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难点,该观点受到国家卫生部领导孙隆椿、医院、首都医科医院等专家的一致认可。
强直性脊柱炎是人体免疫系统紊乱,导致大量的免疫复合物(即无菌性炎症)产生,无菌性炎症随着血液循环附着到中轴关节的关节囊及滑膜上,反复刺激,从而导致关节囊、滑膜充血、水肿、增厚等临床症状出现,致使传统治疗的药物及营养物质都很难突破病变的滑膜层到达关节腔内,因此失去了药物治疗的初衷。药物和营养进不去,关节腔内的代谢产物排泄不出来,形成恶性循环,骨骼如同沙漠里的树最终枯萎。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
重
点
强直性脊柱炎规范诊疗应重建病灶处“良性循环”,使祛炎、修复骨质、免疫调节等药物和营养顺利到达关节病灶处且发挥最大药效,使无菌性炎症和代谢产物能排出:
首先,锁定病灶,局部分疗程进行祛炎治疗,溶解、氧化关节囊无菌性炎症,
其次,利用微创介入技术对关节腔内炎性粘连增生组织进行剥离、导出;
最后,利用先进的骨质修复技术,加速软骨和骨质修复。
同时从免疫机理进行调节,利用先进的血液净化技术,对血液中的炎性因子进行有效清除,结合NSAIDS+DMARD+植物药+中药等全身免疫调节避免无菌性炎症继续增生引起病情反复。
温馨提示
中华强直性脊柱炎研究总会提醒广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除了注意日常习惯,更重要的是采取规范化的治疗措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治痛非止痛,修复免疫系统也是重要一环!万不可病急乱投医,理性就诊、多方考证,避免上当受骗。在日常生活中更应注意防护,以免病情加重。
近期热点文章:3张图带你看懂国医大会和强直患者们的关联强直患者常见疑问,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