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阴极一阳生,艾灸任脉正当时,莫负一年好光景,确保来年一身轻!
冬至是一个阴阳转折时期,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这就是“阴极而生阳”。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意思是说,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四十五天,阳气渐升,阴气渐降。
万病皆损于阳气,而冬至初生的阳气显得很是宝贵,需得以艾灸而锁阳气。
冬至艾灸,顺应天时补阳气三九(一九:12月21日——12月29日二九:12月30日——年1月7日三九:年1月8日——年1月16日)是一年中阴寒之气最盛之时,阴极而阳生。三九初始的冬至,此时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渐渐回升,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此时最宜培补元阳,天人相应。
特别适宜治疗因阳虚、寒湿引起的病症,对下面的疾病会有很好的调理功效:
?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
?消化系统疾病:肠胃失调、慢性腹泻、慢性胃肠炎、胃痛、厌食、消化不良。
?运动系统疾病:颈肩腰腿痛、肌肉劳损等。
?免疫系统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冬至灸,最重要的是神阙穴和关元穴。每天(白天),每个穴位艾灸10~15分钟即可。
冬至灸督脉,锁阳祛寒
冬至及冬至过后,最适合艾灸以驱寒补阳。尤其体寒的女性更适合艾灸,不仅能疏通经络、治月经不调、痛经,还能排毒养颜,改善体寒体质。
经常会用灸友问什么时候时候艾灸,我会说,节令之时就很适合艾灸!因为节令之时天地之气震荡,需艾灸以稳固人体阴阳平衡,阳虚则补阳,阴虚则滋阴。
冬至这一节气,天气冷到极时,阳气开始上升,此时艾灸可补充阳气,增加人体免疫力,随自然界阳气的提升,天人合
一,起到强身健体的功能。
这个时候特别适合艾灸任脉,因为任脉为阴经之海,正好对应冬至的天地变化,妙用有两个:一个是可以滋阴促进生阳,再一个是可以祛除阴中之寒,尤其是适合体寒女性,及反复感冒、平素虚弱多病而体质偏寒者艾灸,可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至灸任脉:
冬至灸共9天,冬至前4天,冬至后4天,再加上冬至当天,前三天已经过去了,在后面几天好好艾灸任脉吧!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加速衰老!
“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任脉总任一身阴经,与全身所有阴经相连,凡精血、津液均为任脉所司,故称为阴脉之海。任脉能妊养胎儿,与女子经、带、胎、产的关系密切。
任脉的作用:
(1)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血:
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为“阴脉之海”。
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
(2)调节月经,妊养胎儿:
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3)调养腹、胸、颈:
本经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如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证。
冬至灸天突——防雾霾
1、雾霾危害儿童健康成长。
2、雾霾可能导致肺癌。
3、雾霾能导致心血管疾病。
冬至灸中脘——调脾胃
中脘是胃之募穴,具有和胃利湿的作用;本穴又是“八会穴”之一,即“腑会中脘”,是治疗脾胃疾病最常用穴之一。如果你的中脘有压痛感,而且还有反酸的现象,那可能就是脾胃功能有一定的问题。
中脘在胃的中部,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对于脾胃疾病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脾胃病的常用穴。
刺激中脘穴之后,胃的蠕动会增强,表现为幽门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胃调好了,春节才能吃好喝好。
艾灸神阙,万病自会灭
肚脐在中医里被叫做神阙穴,肚脐位于人体中央,其上为阳,其下为阴,肚脐介于上下之间,是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的枢纽。
艾灸神阙穴可将初生之阳坚固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体所用。艾灸肚脐,也是古今养生家的重要修炼方法。
悬灸肚脐,生发气机如果只有艾条,没有艾灸盒,也可以用手拿着艾条,进行悬灸。把艾条点着,以肚脐为中央,手持艾条,沿着肚脐周围熏灼腹部。
背为阳,腹为阴,腹部是属阴性的,用热性的东西来加速它的循环,以助人体气机生发。悬灸的时候就在外层,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就好。
艾灸关元,固本培元关元,顾名思义,把元气关起来,使元气充足。特别是工作繁忙的现代人,压力过大,虚劳烦张,对阳气的消耗很大,如果元阳之气衰弱,很容早衰,或因正气不能抵御邪气的入侵而很容易生病。
常常艾灸关元穴,可以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使元气充足,祛虚劳,补百损,壮一身之气。
冬至即将数九,从冬至前开始,借纯阳之草,捣艾为绒,点燃薰灸,补足阳气,以迎数九寒天之到来。
重庆白癜风专科医院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