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门诊》节目今天上午直播中接到一位听众王先生爆料:医院的骨科医生给他老爸脖子上装了根“项链”,他很是感激,专门打电话到节目中对直播室里的嘉宾医院骨科关节外科主任颜连启表达谢意:“我代表全家感谢颜主任!因为老爸一直在心脏外科住院治疗,所以没有见过颜主任,听心脏外科杨岷主任介绍,上次是心脏外科和骨科专家多科合作给老爸施行手术,老爸才转危为安!今天听到颜主任来广播电台做节目,全家人商量通过电波来好好谢谢颜主任!”
手术4次,住院27次,换药多次,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否承受这3年零天带来的痛苦,更何况是一个70岁的老者。听众王先生的父亲今年70岁,年8月因胸闷、胸痛行冠脉造影,结果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需要做冠状搭桥手术,因为担心手术风险,要求行支架治疗,置入3枚支架后,出院后不到1个月再次出现胸闷胸痛,正好医院工作,帮他联医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后10天返回扬州,出现切口流脓,纵隔感染(胸骨后不断的有脓液溢出),情况非常凶险,感染随时可能侵犯到心脏大动脉造成大动脉破溃致死,再次到上海治疗,历时30天,胸骨后冲洗干净后再次手术缝合胸骨,又花费了40多万元,命保住了,但切口仍没有愈合,形成了胸骨慢性骨髓炎,家属实在受不了多次的沪-扬奔波,来到医院开始了漫长的康复治疗。
住院期间心脏外科杨岷博士告诉家属胸骨慢性骨髓炎非常难处理,愈合会非常非常慢,经过1年的反复换药、清创治疗,切口仍时好时坏,于是,心脏外科和家属沟通后,给老王再次在全麻下扩创治疗,彻底清除切口中的死骨及炎性组织,第3次手术后,患者切口一天天的好转,但是,等到切口愈合到只有2平方厘米创面的时候,生长停止了,再次从深部冒出少许的脓液,细菌培养为MRSA,药物治疗+每天的精心换药,可患者始终有一处窦道不能愈合,杨主任建议患者做皮瓣转移,但王大爷每次都拒绝,毕竟经历了天的痛苦折磨,杯弓蛇影,哪怕一次再小的手术都难以接受。
年9月,德国心脏外科专家MARKO教授第3次来到扬州,作为MARKO教授多次成功精湛手术的见证者,王大爷对MARKO教授的技术深信不疑。王大爷和杨岷博士商量:“我想再试一次,请MARKO教授为我做第4次手术,3年零天了,不能痛痛快快洗把澡,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我太痛苦了!”杨岷主任十分重视这次手术,他深知手术对王大爷造成的阴影,多次和MARKO交流手术经验,探讨手术方案,更邀请了骨科专家颜连启主任一同进行手术。
9月8日下午,MARKO教授、杨岷主任、颜连启主任一同为王大爷开始清创手术,患者全麻后,首先自窦道注入碘海醇造影,可见4x4cm的腔隙,确定范围后,延窦道为中心环形切开皮肤,从胸骨及肋软骨,切除炎性组织并用咬骨钳小心的咬除炎性改变的胸骨及肋软骨,直到正常组织,反复冲洗后,将万古霉素加入庆大霉素骨水泥中调和均匀,在粗爱惜帮线上做成串珠状,填塞到切口内,术后加用VSD负压引流,手术过程十分顺利。
一周后打开患者切口,肉芽组织十分丰富,目前患者病情平稳,等待进一步的植皮。
医院骨科关节外科主任颜连启博士介绍,王先生说的“项链”是采用抗生素骨水泥珠链,如今“骨水泥”做成了串珠状,形如珍珠项链,治疗心脏手术后胸骨慢性骨髓炎。王大爷心脏术后胸骨伤口感染发生率虽然较低(0.5%~8%),但深部胸骨伤口感染的处理较为困难,不仅住院时间长,花费大,感染可累及纵隔内重要脏器,处理不当,病死率可达14%-47%。
慢性骨髓炎由于常存在死骨、死腔及瘢痕组织,局部缺乏血液供应,全身应用抗生素在局部难以达到有效抑杀菌浓度,易产生耐药性,以至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慢性骨髓炎最根本的治疗是清除所有失活的骨和软组织,手术清创的质量依然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当失活骨和软组织被清除后,治疗的重点就转移到所遗留的死腔上来。慢性骨髓炎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手术治疗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抗生素球珠、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及各自的适应症。自医院骨科就开始采用反复多次清创骨水泥珠链置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经1-5年随访,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折坚强愈合,无骨缺损,感染无复发。抗生素缓释系统具有局部抗生素浓度高,全身毒副作用小,缓慢释放,持续时间长,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点,目前已逐渐成为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一种重要方法。
硬骨强科医院骨科成为省“创新团队”!
医院骨科,扬州老百姓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该科的诊治水平不但在全市、全省处于前列,许多诊疗技术的开展在国内外也处于领先地位。11日,医院隆重举行省十三五“科教强卫”重点学科、创新团队表彰会,表彰医院普外科入选重点学科,骨科入选创新团队,陈蓓蕾等35位年轻医生入选青年医学人才。创新团队骨科代表颜连启上台发言表态:医院骨科成功跻身全省创新团队行列,这是省卫计委对医院骨科在医疗技术、科研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取得成绩的认可。这次成功晋级为省创新团队,靠的是历代骨科前辈们打下的坚实基础,也是骨科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对骨科进一步发展是巨大的鼓舞与激励。这也要求我们关节外科等每一个亚专业都要有其专业特色,都要能够在专业领域继续占领一定的“高地”!
据了解,“科教强卫工程”是我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旨在推动医学科技进步与创新,带动全省学科、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和适宜技术推广,使我省医学科技水平逐步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重大疾病防治能力整体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准。因此,整个评审要求高、标准高,难度非常大。在此次评审中,经过激烈PK,医院普通外科入选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而本次成功晋升省医学重点学科的普通外科在全省仅有两家,医院成为全省13个地级市中唯一的一家。骨科成功跻身全省创新团队行列,是省卫计委对医院骨科在医疗技术、科研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取得成绩的认可。陈蓓蕾等35名年轻医生入选为江苏省医学青年人才,入围数量位列全省第四。此次入选,实现了医院在学科、团队、人才建设上的重大突破。
现如今,历经近60年发展,医院骨科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护人员近百名,其中拥有教授、主任医师9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15人,住院医师16人,技师1人;其中博士20人,硕士24人。科室成员大多数曾在国内外著名骨科研究中心学习。目前,该科医院骨科专科手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医院保持密切联系,技术水平与省内、医院同步。是我市少有的能开展所有省级重点专科技术项目的专科。
关节外科主任颜连启表示,关节外科要不断挑战高顶尖手术!手术微创化一直是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已成为高速增长的人工关节置换市场。如何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成为人工关节置换领域的关键。“快速康复”是涉及微创伤手术技术、血液管理、疼痛管理和术后复健计划等的综合概念。
不久前,关节外科成功为一名86岁高龄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3小时,患者可以轻松地围绕病房行走一周,反映无身体不适,无疼痛,无出血,接近自然的步态,并感叹到:这是真正的“快速康复”。
关节外科在区域已成为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学术及临床治疗技术的高地,每年开展膝、肩、髋、肘关节镜手术约余台。与传统手术相比,关节镜手术创伤更小,观察及治疗视野范围更大,便于处理关节腔及深部的病变。关节外科在全市率先开展人工关节置换翻修术、复杂的髋膝关节置换术及膝、髋、肩关节镜手术等,在诊断和治疗上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关节外科在临床治疗中推进快速康复理念的施行,患者置换术后第一天常规下地行走,术后5-7天出院。
父亲76岁,骨性关节炎,要做髋关节置换术,是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更好?
医院骨科关节外科主任颜连启解答:骨性关节炎是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首选适应征,其它依次为骨无菌性坏死(如股骨头坏死等)、某些髋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良性和恶性骨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总之,只要有关节破坏的X线征象,伴有中度至重度持续性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而且通过其他各种非手术治疗都不能得到缓解的疾病,都有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指征。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人工关节置换具有关节活动较好,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老年病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等优点。所以建议这位听友可以陪父亲到门诊上详细咨询。
父亲82岁,在家意外跌倒、髋关节骨折要做髋关节置换术,家里人担心父亲年纪大怎么办?
医院骨科关节外科主任颜连启解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应用于临床多年并证实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但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术后患者恢复速度和早期下床活动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且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较多合并基础疾病或者体质较差,术后如果无法早期活动,将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机率,这也是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像这位听众老父亲这样合并老年基础疾病、体质偏差的病人,术后早期下地功能锻炼是降低围手术期风险的关键。近年来医院骨科关节外科在积累大量传统髋关节置换的基础上,已熟练掌握髋关节微创置换技术。相对于传统后外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该新技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术后并发症低、最大限度保留髋关节原有功能等优势,甚至可以让患者术后几小时下地。是目前因髋关节伤病需行人工关节置换的首选方法。
过去认为,60-75岁是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最合适的年龄范围。近十年来,其适应征已扩大到高龄和年轻的患者。所以建议这位听友父亲做人工髋关节置换。
颜连启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骨科关节外科主任,江苏省骨科学分会关节学组成员,江苏省运动医学分会委员,扬州市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一审评审专家,江苏省“”工程培养人才,扬州市“科教兴卫”医学重点人才。主攻关节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髋、膝等关节的初次置换及翻修手术,对类风湿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有独到之处;同时对复杂四肢创伤骨折的治疗,尤其是关节内及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有独特见解。
多次获医院优秀医师、优秀工作者及优秀党员嘉奖。曾获江苏省省新技术引进奖三等奖,扬州市科技进步奖、市新技术引进奖、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多项。曾被派往以色列Hadassah医疗中心、Meir医疗中心、医院等进修和学术交流。平均每年主持各种关节置换及翻修手术约台次;至年,总共完成关节置换手术约台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江苏省卫生厅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基金1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工作。发表5篇SCI论文,国内中华期刊及核心期刊数十篇。
专家门诊:每周一全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