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怀胎十月,觉得孕期每天带着个“锅大的肚子”生活,太辛苦了,就盼着赶紧“卸货”。
可等宝宝出生了,才发现,生了娃反而更辛苦,不仅要频繁的喂奶、换尿不湿,而且还担心宝宝肚脐护理不正确而发炎、看着宝宝出黄疸而害怕、发现宝宝体重降低而紧张……
我自己也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很懂新手爸妈的那种感觉和心情。
晚上睡觉也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生怕自己睡着后翻身不小心压住了宝宝,有时半夜突然惊醒,看到宝宝没被压着、睡得好好的才松口气。
可刚踏实些,脑子里又突然闪现个念头:宝宝怎么睡着不动呢?连呼吸声都没有……吓得赶紧把手指放宝宝鼻子上试试有没有呼吸。
有没有同款妈妈们?现在想想,真的是自己吓唬自己,但当时就是因为刚当妈妈,没经验,各种焦虑和担心。
这篇文章,京妈总结了一份“新生儿发育说明书”,三步帮助爸爸妈妈了解刚出生一个月宝宝的发育情况,准确判断哪些正常、哪些异常,更好的照顾宝宝,少焦虑少掉坑。
说明一:正常的新生儿是什么样子?爸妈要心里有数
出生第一个月的宝宝,很小很萌,像只小青蛙一样,蜷缩着小腿,胳膊总放在胸前,每天除了吃就是睡,总睡眠量能达到16-20小时,这是正常现象,新手爸妈不用担心。
新生儿宝宝,很多方面发育还不完全,会在出生后一段时间继续发育,家长可以对照下面这份发育参考,来判断宝宝的情况。
①运动发育:
腿脚蜷缩,双手总是握拳状态;
手臂活动不平稳、容易颤动;
有时能把手举到视线范围内,甚至送到嘴边;
有强烈的反射行为;
脊柱发育不完全,颈背部失去支撑后,头会后仰。
②视听觉发育:
宝宝出生后,听力强于视力;
只能看到眼前20-30厘米远的距离;
最喜欢看人脸、黑白图案、形状对比强烈的图案;
眼神游离,偶尔出现对眼。
③嗅觉触觉发育:
能分辨出母乳的味道;
喜欢甜味,不喜欢酸味和苦味;
喜欢柔软的东西,不喜欢粗糙的东西,也不喜欢被粗暴对待;
用小手、小脚的触碰,感知周围世界。
总之,这个月的宝宝自主活动能力差,爸爸妈妈除了注意安全问题外,也要开始重视宝宝的早期能力锻炼,比如锻炼俯趴抬头的能力,锻炼视听觉等,还要多和宝宝接触来增加宝宝安全感、促进发育。
说明二:新生儿出现哪些情况是“发育异常”信号
虽然新生宝宝看上去总一样,好像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但其实新生儿宝宝有发育特点,也有发育异常的信号。
如果宝宝有下面这些表现,新手爸妈们就要当心了,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做检查。
①对剧烈声响没有反应;
②对强烈的光线没有反应;
③不能轻松的吸吮或吞咽;
④一只或两只眼睛无法灵活转动;
⑤大部分时间都是对眼(出生头几个月偶尔对眼是正常的);
⑥身高体重不增加。
PS:宝宝出生后,会先经历一个“生理性体重下降”,一直到出生后7-10天才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并逐渐增加,这个是正常现象。
这里说的“体重不增加”,是过了7-10天后,一段时间宝宝体重都不增加,这就不正常了。
说明三:有些“看似不正常”的新生儿现象,其实正常
在新生儿阶段,也有些看上去不正常的现象,让新手爸妈非常担心,但其实是正常的。比如:
①宝宝出生时身上有一层白白胎脂;
②顺产宝宝头上有个“包”;
③新生宝宝脸上身上有很多一层小绒毛;
④出生后的头几天拉绿色大便;
⑤新生宝宝总吐奶、打嗝;
⑥宝宝出生一段时间会脱皮;
⑦宝宝肚子总咕咕响、臭屁多;
⑧宝宝一吃就拉,每天大便次数多;
⑨脑门上总跳动,摸着软软的好像没骨头……
这些都是正常的新生儿现象,如果在宝宝出生前就能提前了解些宝宝的发育特点、养育知识,等宝宝出生后就不会太紧张焦虑、总是不知所措了。
最后,京妈给新手爸妈们推荐个一岁内宝宝的养育专栏:《0-12个月宝宝发育、喂养及护理,很详细,新手家长按月照着养娃》。
专栏内容是针对0-12个月宝宝,按月讲解每个月宝宝的发育特点,喂养及护理方面常见问题,早教方法、亲子游戏及玩具推荐,基本新手爸妈们经常遇到的育儿问题都有了。
内容系统,也详细实用,家长可以照着按月养娃,减少焦虑和掉坑,有需要的家长可以购买一份学习。
你家宝宝多大了,在刚出生的阶段,你都因为哪些问题焦头烂额呢?欢迎来分享、讨论,给新手家长们分享经验。
相关阅读推荐一:宝宝吐奶呛奶,家长正确的方法是什么?三种情况“先判断再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