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通过一项长期的观察性研究运用MRI和传统影像学方法评估探讨TNF拮抗剂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哪一种脊柱病变与新骨形成相关?
翻译霍永宝
校译于水莲广州医院风湿免疫科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MRI检测到的脊髓炎症和脂肪变性以及用传统影像学方法(CRs)检测到的骨形成两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纳入73例欧洲强直性脊柱炎英夫利西单抗队列中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AS患者,分别用传统影像学的方法检测基线、2年、5年时新骨形成,以及脊髓MRI检测基线、2年时的情况。用普通线性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调整个体间差异。
结果:总计个基线时无骨赘形成的脊柱边缘(VEs),61个在5年时形成韧带骨赘,其中大部分(57.4%)在基线时MRI检查无病变。基线时脊柱边缘同时存在炎症和脂肪变性的5年后韧带骨赘形成的相对危险度最高(RR=3.3,P=0.),其次是脊柱边缘骨赘形成导致新的脂肪变性或2年内不能缓解的脂肪变性(RR=2.3,P=0.),而基线时存在炎症2年后仍无脂肪变性的,5年后韧带骨赘形成的风险最低(RR=0.8)。基线时脊柱边缘已存在的炎症,>70%完全缓解,28.8%在2年时发展为脂肪变性,5年后只有1个发展为韧带骨赘。
结论:基线期炎症和脂肪变性同时出现,以及初始无炎症2年后发展为脂肪变性,与TNF拮抗剂治疗5年后韧带骨赘形成显著相关。然而,“炎症-脂肪变性-新骨形成”这一病变发展顺序极少被人们所